我的人生(十)
2020-05-07 21:35:4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我的人生(十)


作者: 郭知熠

时光过得飞快。转眼之间在家隔离的日子就过去一个多月了。一个多月以来, 美国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。解封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。不过, 这段时光真的非常美好,真的非常难得,因为我基本上任意地挥霍着这段生命。想吃就吃,想睡就睡,没有任何琐事打扰,我的人生中没有任何时候有如此地随意。

4月份5月交割的石油期货达到了负40美元一桶, 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。那天早晨我一醒来, 就吃惊地发现5月交割的石油价格只有$13.75一桶了,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价格真的太低了。后来,我无比吃惊地看到它继续降到了5美元,更吃惊地看到它降到了2美元,1美元,当它降到0.2美元的时候,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。后来, 我无比兴奋地看到它降到了负数,直至看到它降到了负38美元。好在我当时没有买石油期货(实质上是在先前就抛掉了), 否则, 后果不可想象。

最近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, 作为海外华人,郭知熠先生真诚地希望中美关系正常化。不正常对谁都没有好处,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海外华人, 会有更多的无法形容的难受。

最近下决心研究期货交易的战略战术,实质上我的这个研究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(有些夸张?哈哈)。如果这个研究取得成功并且被证明有效, 我将会在朋友圈再定期发交易的结果。如果不成,自然就不发了。

春暖花开。 以前每年春天的时候,我家后院就会有桃花盛开,绝对是无比地美丽。但今年没有了,因为桃树每年只开花不结果(有虫害所以不结果实),我父亲偷偷地将它们全部砍掉了。回想每当花开的时候, 我站在盛开的桃花前欣赏,就会想起崔护的那首美得令人窒息的《人面桃花》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上回书说到,我的《爱情渗透理论》的预备理论首先要解决爱情存在这个基本问题(因为苏格拉底认为是不存在的),我找到了爱情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。我们今天也来谈谈这个充要条件。

爱情在一个社会上存在(我称之为“群体爱情”以别于个体之间的爱情)当且仅当如下三个条件成立:1, 个体存在着性欲;2,个体存在着与异性的结合欲;3,社会存在着婚姻制度。性欲和婚姻制度很好理解,结合欲是郭知熠先生杜撰的概念,不过,这个概念可以望文生义。而且这个概念是必要的,也是及时的。古希腊神话传说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有四只脚,四个手,太强大了使得天神害怕,于是宙斯将人一劈两半。从此,每一半都会寻找另一半,期望能与之重新结合在一起,这就是郭知熠定义“结合欲”的一个理由。我喜欢这个传说的象征意义,爱情在本质上是在寻找自我,也在最后构建自我。注意到结合欲既指身体的结合,也指心灵的结合。

第一个条件与第二个条件是自然的条件,所以是无法改变的,而只有第三个条件是非自然的条件,是社会性质的条件,我们可以改变。 注意到这里是群体爱情,所以,先有婚姻制度,后有群体爱情。而在个体爱情那里,当然是先恋爱,然后再结婚。这个次序是相互颠倒的。

首先,我们来看, 人类个体没有性欲,世界上会产生爱情吗?自然不会。 如果没有结合欲,个体自身就足够了,世界上会产生爱情吗?也不会。而人类没有婚姻制度,人类在本质上就必然是处于乱交状态,世界上会产生爱情吗?也必然不会。

反之,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满足,也就是说,性欲,结合欲以及婚姻制度这三个条件都满足,人类的群体爱情一定会产生吗?是的。关键的地方在于婚姻制度为个体的结合提供了唯一性。我们知道,人类的婚姻制度通常有两种,一种是一夫一妻制度,一种是一夫多妻制(至于一妻多夫制,比较少见,但与一夫多妻制相类似)。一夫一妻制确实提供了唯一性,但一夫多妻制似乎只在一个方向提供了唯一性,也就是说,只在女性那里提供了唯一性,因为她只能选择一个男子。但即使对于男子来说,一夫多妻制也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唯一性: 贾宝玉如果选择了林黛玉,他就不能再选择薛宝钗。

人类的婚姻制度是私有制的结果, 它与私有制互为因果。因为私有制的原因,人类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必然有嫉妒产生。私有是爱情的本质,那么,嫉妒也是爱情的本质。所以,我们会看到林黛玉经常吃醋,那是因为爱情的嫉妒心。没有了嫉妒心,也就没有了爱情。

我的《爱情渗透理论》的预备理论解决了群体爱情的存在问题。

完稿于2020年5月6日晚11点05分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